8月23日凌晨1时许,天安门第七版、第八版毛主席画像的著名领袖像画家,北京市美术公司原画师王国栋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他绘制的毛主席像1964年5月1日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他1967年绘制的毛主席正面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王国栋1978年至1981年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国栋老师的学生邢秋成昨日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时说,2012年老师骑自行车出去买点心时不慎跌倒骨折,此后一直住在医院,但是精神状态还不错,自己时常去看老师,还会拿着自己的作品请老师指导。今年春节前老师逐渐失去意识直到去世。王国栋老师退休后经常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华商报:你的印象里,老师是什么样的形象?邢秋成:我对老师充满了敬意,老师多才多艺,一生专职于绘制领袖像的绘画工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天安门的毛主席画像,百姓最熟悉的印刷版侧脸主席像,以及其他印刷版的领袖肖像,都是他的作品,他用敬仰之心作画,独特的绘画技法,让他成了行内公认的大家。老师退休后经常给我说这样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
”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老师淡泊名利,他是老北京,他的家就是中华老字号砂锅居饭庄的经营者,他也被称为砂锅居少掌柜,但国家公私合营后,他将自己名下的17套房产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他的一生过得非常简朴,曾有机会分一套三居室,但他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一直居于陋室。
华商报:王国栋老师什么时候开始画天安门主席肖像的?邢秋成:在我老师之前,主席像通常由画家带着助手共同完成。1964年,国家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北京市美术公司,具体由王国栋老师负责。老师接手后就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确定为高6.4米、宽5米的固定尺寸。
老师1964年开始画侧脸毛主席像,1967年开始画正面毛主席像,一直沿用至今。除了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像,印刷版的彩色毛主席像、周总理像等,也都由他绘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才将这项重要任务交给我们师兄弟。华商报: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你成了王国栋老师的学生?邢秋成:我成长的年代,人们对领袖和英雄人物是很崇敬的,我小的时候,学着做过一些领袖形象,记得我翻制的第一个石膏像是毛主席浮雕像,刻的第一张木版画也是毛主席侧脸像。
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1964年的某一天,我父亲往家带回了一幅装好画框的毛主席像,说是新出版的,还是我帮着父亲挂上墙的,从此,这成了我家最重要的装饰。没想到1975年我被特招参加工作,是专门从事画毛主席像的工作。
我学画的老师正是1964年新出版毛主席画像的作者王国栋,能师从这样一位大师,真的很幸运,我也因此与画毛主席像结下了缘分。画天安门毛主席画像1964年以前是兼职的,此后是专职的华商报:画天安门毛主席画像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邢秋成:听老师讲,1964年以前,画像是兼职的,每年画像都是临时组织人员,设施也是临时搭建。
1964年,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专家招标,王国栋绘制的毛主席画像被中央选定,并确定为天安门毛主席标准画像。王国栋正式接手了天安门毛主席像的绘画工作,并作为专家组建了领袖肖像组,有了专职的人员,建了画室,从此,这项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规化。70年代又选招了我们,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据老师讲,我们是在北京的二十几所学校几百人中选出的。因为工作的特殊,经常要出入重要场所,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主张低调做人,艰苦练人。
努力学习总会有收获,我们很快成了这项工作的主力军,我也是最早参加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画像的学员之一。华商报:毛主席画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此前有人画过吗?邢秋成:毛主席画像早在红军时期就有,“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是真实的写照,在艰苦的年代,人们看到了毛主席像,就好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延安,在解放区,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各式各样的毛主席画像也越来越多,代表性的画家有:王式廓、力群、林军、王朝闻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画像更是随处可见,在老百姓家里、在工厂车间、在部队训练场、在边疆,人们看到毛主席像,就会受到鼓舞,就觉得有目标、有干劲。那时,因画毛主席的画像,成就了很多画家和大师,像董希文、周令钊、辛莽、张松鹤、靳尚谊、侯一民等,还有很多很多,而且不只是一代人。王国栋及弟子绘制的天安门毛主席画像,是代表国家的形象,他画的侧脸毛主席标准像早已被千家万户所熟悉。
刘文西画的毛主席像印在了人民币上,随着人民币的传播,已经走向世界。天安门毛主席画像五六版是依据真正拍出来的标准照画出来的华商报: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用的都是标准照吗?邢秋成:历史资料显示,在开国大典以前,天安门曾悬挂过两个版本的毛主席像,尺寸相对小,悬挂位置也与现在的位置不同。1949年开国大典那天,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第一次开始正式悬挂毛主席画像,从此,这张像的大小、位置一直延续至今,从来没有变过。当然,这其中曾有过六个版本的更替,第一版和第二版因受时代条件所限,这两版应该不算是标准像。
开始考虑标准像是在1950年,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有关方面从媒体上看到,感觉我们的领袖像和苏联的领袖像看起来不够协调,发现了问题,周总理安排有关的摄影师,为毛主席拍标准照,因种种原因,没能出来理想的标准照,后来的第三版和第四版标准照是从合影照片里挑选出来的。第五版和第六版是真正拍出来的标准照。毛主席的画像,都是依据这些照片画出来的。
我认为第六版毛主席正面画像挂在天安门上最完美,画像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东面受光,西面背光,与天安门很和谐,形象慈祥庄重,眼神深邃远望,“从哪个角度看都在看着你”,很有东方红的感觉,很亲切,整个画像与周围的中国式建筑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成了国家最重要的形象标志。天安门画室现在只画两幅大像毛主席画像和孙中山画像华商报:与普通的人物肖像相比,画天安门主席像最大难点是什么?邢秋成:画画人都知道,画肖像难,画伟人大型肖像更难。
首先,天安门的位置很重要,全世界都在关注;第二,人们对主席的形象很熟悉,对主席像寄予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第三,天安门广场面积大,画幅也很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画像,画像要在广场的不同角度,在远、中、近的距离观看效果都要好;第四,画像要全天候处在户外,一年四季要经得起风吹雨淋和日晒,如果笔法和材料使用不当,用不了半年就会变色,甚至变花,等等。面对这些难题,没有经验的绘画者,站在这么大的画像前,一定是一片茫然,无从下手。说到画像条件,自从有了天安门画室,画大像可以防风防雨了,颜色的干湿把控、如何防尘、整个绘画时间的把握要好多了。但画室也有不足之处,每年画像基本上是在八九月份,天还是很热。
绘画者还经常要在五米多高的木梯上爬上爬下,因为专注,有时也免不了被摔,老师曾被摔多次,我也受过伤,至今我的腿上还留有伤疤。另外,在当年的天安门画室,要画的不只是天安门这一幅像,天安门后面、端门前面都悬挂毛主席画像,广场上还有孙中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画像都要在这里画。所以,每到这个时间段,我们是最忙的,王国栋老师会在绘画之余给我们作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成长很快,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现在的天安门画室是经过升级改造防风防晒,还加了空调,画像用的木梯早已换成了电动升降车,要画的大像也只有两幅了,一幅是天安门的毛主席画像,一幅是广场上的孙中山画像。
本文来源:z6尊龙官方网站-www.wanchendc.com